本报讯 当悠扬的《梁祝》旋律响起时,嘉宾们纷纷停下脚步,不少人饶有兴致地拿出手机记录这一刻。
昨日,良渚论坛“中外音乐家对话”平行论坛会场外的这一幕不寻常。因为演奏者是绅士打扮的钢琴音乐机器人、侠客装束的扬琴音乐机器人和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大三学生邓咏宁。
据了解,这两台音乐机器人由杭州市余杭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研发,是首次在国际音乐家论坛活动上亮相。“音乐机器人之间要完成合作表演,难度非常大。”杭州市余杭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宋伟研究员告诉记者,这台钢琴机器人具备五级钢琴曲目的演奏能力,目前可以独立弹奏30多首曲子,“它学会一首曲子只需要三到四天。但与扬琴机器人合奏,涉及到两台机器人的演奏任务分解、运动规划、同步控制等环节,近一个月他们一共只学习了2首合奏作品。随着团队自研算法的不断开发,多机器人合奏的学习时间将进一步缩短。”
宋伟说,这两台机器人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和机器人技术相结合,技术层面融合了人工智能、造型艺术等多种前沿应用,“它们的灵巧手、仿人机械臂,以及运动规划算法……都是我们团队这些年的成果。”
邓咏宁也是首次与音乐机器人合奏,“音乐机器人更像是一个有旋律的节拍器,需要我去跟着它的节奏。”
本报记者 王燕维 田翔宇 孙维佳
余杭区机器人邓咏宁宋伟音乐发布于:浙江省